“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这首《六羡茶歌》是《全唐诗》中仅存的一首“茶圣”陆羽的诗,这位鄙夷权贵、不重财富、热爱自然的茶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相传,陆羽自小因相貌奇丑、口吃而被遗弃,那么,陆羽又是如何走上学茶、研茶的人生之路,并为茶文化、茶艺、茶道的传播和弘扬奉献一...
王濛,东晋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出身王氏望族,曾任中书郎、左长史等官职。他擅长书画艺术,不仅官运亨通,而且嗜茶成癖,不仅自己一日数次地喝茶,而且有客人来,便一定要与客同饮。东晋的大臣中有不少是从北方南迁的士族,根本喝不惯茶,只觉得茶苦涩得难以下咽,但碍于情面又不得不喝,所以到王家喝茶一时成了“痛苦”的代名词。于是,人们每次去...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翻开中华千年的文明史卷,几乎每一页都可以闻到茶香,那些脍炙人口的茶诗更是让茶人找到跨越时空的知己,甚至生出“君生我未生”的遗憾。在洋洋大观的茶诗中,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你不得不知。 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名《七碗茶歌》,是他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
如果说卢仝唯凭《七碗茶诗》而青史留名,那么元稹的诗词,乃至元稹的一生都被世人熟知。他的《离思五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和《莺莺传》等无一不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也许世人因为元稹写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悼念亡妻的句子不到半年就娶妾而有所诟病,但能写出《一字至七字诗·茶》的诗人,应也是个内心高尚之人。...
白居易著名的《琵琶行》与茶颇有渊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浔阳江边听到商人妇的凄凉身世,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遂写下了有名的《琵琶行》。次年,白居易再踏故地,发现了“云水泉石,绝胜第一,爱不能舍”的香炉峰,就在此山附近开辟一圃茶园。闲暇无事,悠游于山林之间,与野鹿林鹤为伴,品饮清凉山茶,真是人...
人的一生,有很多事情是自己无法选择的,比如出身和父母。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的皇帝,但这位“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恐怕更愿意当一位画家吧! 赵佶在位期间,虽然朝政腐朽黑暗,但他却是个艺术奇才,不仅工于书画,通晓百艺,还对烹茶、品茗尤为精通。赵佶曾以帝王之尊编著了一篇《茶论》,后人称为《大观茶论》。一个皇帝,以御笔著...
古今历代文坛上,与茶结缘的人不可悉数,但是能像苏轼这样在品茶、烹茶、种茶均在行,诗词歌赋无不精彩绝伦的,几乎只有他一个。苏轼一生爱茶,对茶史、茶功颇有研究,又创作出众多的咏茶诗词,其中最著名的“从来佳茗似佳人”,被无数后人所引用。此句来源于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诗里,全诗正文如下: 仙山灵草湿行云, ...
王安石与苏轼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虽然政见相左,友情却十分深厚,而且都是爱茶之人。苏轼在种茶、烹茶上造诣极深,而王安石在鉴水、品饮上略胜一筹。 王安石老年患了痰火之症,虽然每每病发时服药,却难以除根。皇帝爱惜这位老臣,让太医院的御医帮他诊断。太医详细问诊了一番,没有开药,却让王安石常饮阳羡茶,并嘱咐他须用长江瞿...
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生在士大夫之家,十八岁时嫁给宰相之子赵明诚。夫妻二人志同道合,常常一起勘校诗文,收集古董。她与丈夫赵明诚回青州(今山东益都县)故第闲居时,常常于日暮黄昏,饮茶逗趣,由一人讲出典故,另外一人说出在某书某卷某页某行,获胜者可优先饮茶。据说有一次,李清照正在喝茶,赵明诚说错了,李清照“扑哧”一笑,不仅茶没喝到嘴里...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并谙熟烹茶之道,深得品茶之趣。他常常身体力行,总是以自己动手烹茶为乐事,一再在诗中自述:“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山童亦睡熟,汲水自煎茗”“名泉不负吾儿意,一掬丁坑手自煎”…… 陆游对茶的喜爱常达到如痴如醉的境地。他对如何掌握煎饮茶的火候,曾用“效蜀人煎茶法”和...
张岱,明末清初散文家、史学家,出身官宦之家,家中藏书丰富,对茶很有研究,在文学史上以散文见长,同时他对品茶鉴水尤为精通。在他著名的作品,如《陶庵梦记》《夜航船》中记述了很多关于茶的奇闻轶事。张岱不仅善于品茶,而且还对制茶有一定研究。他将家乡的日铸茶改制成有名的“兰雪茶”,其中的“日铸雪芽”还被列为贡品,有“江南第一”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