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即直接采集茶树的生叶或干茶,投于水中煮好饮用,是我国唐代以前最普通的饮茶法。此法源于人们将新鲜茶叶和黑芝麻、桃仁、瓜子仁等配料,加盐一并煮粥或将新鲜茶叶与椒、姜、桂、薄荷或陈皮等配料,一并煮汤。因此,最初的饮茶确实是将茶“青菜不当萝卜”,将茶叶煮煮,和煮菜汤差不多。 之后由于一批文人饮茶,...
到了中晚唐时期,煮茶法这种粗放式的煮饮法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陆羽在《茶经》里极力提倡的煎茶法,他的煎茶法不但合乎茶性、茶理,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一经推出,立刻在文人雅士甚至王公朝士间得到了广泛响应,成为中晚唐时期主要的烹茶方法,也是我国茶艺的最初形式。因此,煎茶法也叫“陆羽式煎茶法”。这种烹茶方法后来传至日本、韩国等...
点茶法源自晚唐,经由五代至北宋,逐步流行起来,是中国古代茶艺的代表之一。 点茶法来源于煎茶法,但步骤却比煎茶法更为精细、严密。宋朝人点茶之前先要碾茶,具体方法是:首先,将用纸包好的饼茶捶碎;然后,将捶碎的茶放于茶碾之上碾成粉末;最后,将粉末用茶罗过筛。由于茶末放置久了会变色,会影响茶汤的品质,所以要随用随碾。...
泡茶法自明清之后开始流行,并沿用至今,是中华茶艺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对日本的煎茶道、朝鲜茶礼及亚洲、非洲、欧美国家的茶文化都有深远的影响。 泡茶法简便易行,只需将茶叶放置在茶壶或茶盏中,用沸水冲泡即可。这和唐宋那种类似“贵族游戏”的茶道截然不同,这一切都源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纸诏书。朱元璋继位后下令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