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茶法源自晚唐,经由五代至北宋,逐步流行起来,是中国古代茶艺的代表之一。
点茶法来源于煎茶法,但步骤却比煎茶法更为精细、严密。宋朝人点茶之前先要碾茶,具体方法是:首先,将用纸包好的饼茶捶碎;然后,将捶碎的茶放于茶碾之上碾成粉末;最后,将粉末用茶罗过筛。由于茶末放置久了会变色,会影响茶汤的品质,所以要随用随碾。
点茶法和唐代的煮茶法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不再将茶末放到锅里去煮,而是放在茶盏里,用瓷瓶烧开水注入,再加以击拂,具体操作方法是一边用手平稳地点入沸水,一边用“茶筅”(用老竹制成,状似小扫把的工具)慢慢地搅动茶膏。当茶汤表面浮起乳沫时再饮用。为保持茶叶的原味,点茶法是不加盐的。点茶法直到元代还一直盛行,只是不用饼茶,而直接用备好的干茶碾末。点茶法从宋代开始传入日本,流传至今。现在日本茶道中的抹茶道采用的就是点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