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涵盖中国茶历史、各种茶叶知识、掌握传统冲泡技巧。从绿茶、红茶到乌龙茶,全面介绍中国茶的多样性及其文化,一起品味千年传承的茶香。
碧螺春

产地

江苏省苏州市太湖之滨的洞庭山。

品质特征

干茶 条索匀整纤细,形状如螺,披满茸毛,白毫隐翠,清香中透着芬芳。

汤色 黄绿清澈。

香气 清香淡雅。

滋味 鲜爽甘醇。

叶底 柔软翠绿,匀整明亮。

碧螺春

碧螺春

佳茗概述

碧螺春属于绿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更是名茶中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而闻名于世,是仅次于西湖龙井的中国第二名茶。碧螺春茶历史悠久,民间最早叫“吓煞人香”,而“碧螺春”能得此美名并闻名中外,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康熙皇帝。相传在康熙三十八年南巡至太湖,视察并品尝了此茶后,倍加赞赏,闻其名后觉得不雅,即题曰“碧螺春”,并成为贡品。碧螺春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茶树与果木间作,茶吸果香,花窨茶味,孕育着碧螺春茶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茶之品

滋味幽香鲜雅、味醇回甘,因有花和水果的清香。一酌鲜雅幽香,二酌芬芳味醇,三酌香郁回甘。

茶之鉴

洞庭碧螺春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芽为白毫,即小绒毛为白色,叶为卷曲清绿色。假碧螺春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且绒毛多为绿色,而非白色。

从干茶色泽上看,没有染色的碧螺春色泽比较柔和,茶叶分两种颜色,叶子是绿色的,嫩芽是灰白色的;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颜色发黑、发绿、发青、发暗。

从茶汤色泽上看,真品碧螺春用开水冲泡后呈微黄色,色泽柔亮、鲜艳;加色素的茶汤碧绿,而且看上去比较黄暗,像陈茶的颜色一样。

碧螺春

贮茶有方

传统碧螺春的贮藏方法是纸包茶叶,袋装块状石灰,茶、灰间隔置缸中,加盖密封吸湿贮藏。现在人们多采用三层塑料保鲜袋将碧螺春分层紧扎,隔绝空气,然后放在冰箱或冷藏箱低温贮藏。这种方法可使碧螺春久贮年余,其色、香、味仍犹如新茶。

佳茗功效

提神解乏:碧螺春所含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有助于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或工作效率。

抗菌消炎:碧螺春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于细菌,能凝固细菌的蛋白质并将细菌杀死。皮肤生疮、溃烂流脓外伤破了皮,用碧螺春浓茶冲洗患处,有消炎杀菌作用。

种植方式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

茶闻轶事

碧螺姑娘的美丽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太湖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一个名叫阿祥的小伙子,两人心里深深相爱着。有一年,太湖中出现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扬言要抓起碧螺姑娘,阿祥与恶龙斗了七天七夜,恶龙终于死了,但阿祥也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为了报答阿祥救命之恩,亲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伤势一天天恶化。

一天,碧螺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搏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与恶龙搏斗的见证,应该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后,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采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碧螺却身体渐差,最后死在阿祥怀里。阿祥悲痛欲绝,就把她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上一篇:西湖龙井
下一篇:黄山毛峰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