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国茶道精神
韩国茶道以“和静”为源头,“清虚”为传承,“中正”为精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处处体现着礼貌谦恭、友好善良等传统美德。
(1)和静——韩国茶道的源头。和静思想由新罗时代的高僧元晓大师提出,是韩国茶道精神的源头。和静精神注重与自然合为一体,而不是单纯的和合精神。其中最重要的是极寂的思想,也就是寂之寂。它是指回到寂的根源——静。在这一点上,元晓大师和老子是一致的。老子也曾提到过“各归其根,归根回静”的说法。
(2)清虚——韩国茶道的传承。高丽时期,唯物主义文学家李奎报对茶道精神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多次写诗描述赞美茶道精神。他饮茶之后领悟了真空妙有的真理,写到“农深莲漏响丁东,三语烦君别异同。多劫头燃难自求,片时目击皆成空。厌闻韩子提双乌,深喜庄生说二虫、活水香茶真味道,白云明月是家风。”诗句中提到的“三语”指的就是如来所说的三种语,即随自意语、随他意语、随自他意语,他完全沉浸在了清虚静寂的世界之中。
通过这首诗,茶的韵味被提高到了道的层面,也就是清虚之境。
(3)中正——韩国茶道的精髓。18世纪末19世纪初,韩国“茶圣”草衣禅师确立了韩国茶道的精神体系。
草衣禅师经过多年的探索,深深地体会了佛道两家的玄妙,在领悟元晓大师的思想之上提出了中正是茶道的精髓。中正即不偏不倚、众生平等、追思根源、回归自然等,表现在茶事活动中就是在茶桌旁人人平等,无身份地位的差别,茶杯可以从左往下传,且需要保证茶水均匀,这些都体现了中正的思想,以及在一杯茶前尊重每个人的韩国茶道内涵。
2.韩国茶道礼仪
韩国茶礼从诞生、发展至今发生了不少变化,现如今的茶礼按照名茶类型可分为末茶法、饼茶法、钱茶法、叶茶法四大类。其中叶茶法较为多见,大致分为四个重要环节。
(1)迎宾:来宾需按照年龄高低依次随行;入座时要按照主在东、客在西的原则相对落座。
(2)温茶具:叠好的茶巾要放在茶具的左侧;茶壶要用烧开的水预热;温茶杯时,水要平均倒入。
(3)沏茶:取茶叶的标准姿势是左手持茶罐、右手持茶匙;茶冲泡好要按照从右至左的顺序分茶汤,茶汤要分三次注入茶杯。
(4)品茶:品茶时,要用清淡的食物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