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道与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立论之本,中国茶道吸收了儒家的思想精髓,特别是儒家所提倡的“和”之道。
中庸之道历来被认为是茶人的最高道德。那么何为“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至理。”意思是说: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这是儒家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是一种理想的、完美的德。中国茶道的创立者陆羽将这种主张反映在茶事上,他所说的茶德,是在茶事过程中引发的关于道德与情操的行为,即茶可以德行道。
儒家追求和谐,主张“中庸之道”,“和”在古今茶事中充分体现:古人在进行茶事活动时,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以平和、谦恭的态势去接待茶客,以礼待人;再次,在具体茶事活动中也要遵守一定的礼节,追求“和”,比如制茶过程中,焙火温度就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泡茶时,投茶量要适中,多则茶苦,少则茶淡;在给客人分茶时,要用公道杯给每位客人均匀地分茶;在给客人斟茶时要恰到好处,可斟七分满,以留有余地;品茶时,讲究闭目细品,心神合一等,这些都与儒家所追求的“和”的精神一一契合。可以说,茶是儒家入世的载体之一,儒家“和”的精神体现在具体的茶事活动中,儒家借茶沟通人际关系,以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融洽。
“仁”是儒家的人格思想,其特性是突出对人格进一步完善的追求,这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基础。茶性温,历来被视为清洁之物,常常被比喻为人德。古代极为推崇的正直、清廉、公正等品行与茶性融为一体,使得人们在品味茶的色、香、味的过程中,托物寄情,从而净化精神与感情,升华人格。
儒家的忧患意识对中国茶道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唐代卢仝的《茶歌》中便有所体现,他在品茶时亦能联想到民间的疾苦,故而大胆为民请命。蔡襄在《试茶》中以茶为喻,呼吁体察民间疾苦,并在监制贡茶时,表达了希望天下百姓能够喝上一口好茶的愿望。这正符合了儒家所提倡的“大爱”。
2.茶道与佛家思想
茶与禅,渊源深长。茶与禅宗的结缘源于禅宗的坐、禅、定,僧人为了提神醒脑,在寺院中大量种植茶叶,促进了茶叶种植、制造、饮茶的进步。而中国茶道的创立者陆羽自小就在寺院中习诵佛经,学习煮茶,成年后又与皎然等诗僧交好,在《茶经》和《陆文学自传》中都有对佛教的颂扬及对僧人嗜茶的记载,可以说,中国茶道从萌芽开始,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吃茶去。
吃茶去。
禅门的一个著名公案“吃茶去”,说的是唐朝末年,有两位远道而来的和尚慕名来到赵州的观音寺,向从谂禅师请教禅学。从谂禅师问第一个和尚:“你以前来过这里吗?”和尚答曰:“未曾。”从谂禅师说:“吃茶去!”然后,从谂禅师又问第二个和尚:“你以前来过这里吗?”第二个和尚答曰:“来过。”从谂禅师说:“吃茶去!”这时,旁边的院主不解了,问从谂禅师:“为什么来过和没来过的,禅师都让他们‘吃茶去’呢?”从谂禅师说:“吃茶去!”其实,从谂禅师是用“吃茶去”指引后人。禅师们认为平常心即是禅道,禅道藏在自然中,挑水搬柴皆有玄机,“吃茶”是平常生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事,当然也有其玄机。从谂禅师的“吃茶去”,目的不在茶,而是让人在日常极小的事物中体悟禅道。所以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佛教人士赵朴初先生曾说,“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意思是,口头拥有再多高僧的偈语,不如回观心性,对照修持,自得自悟,在吃茶中体悟玄机,参悟禅道。
“茶即禅”,茶叶的清淡之性与禅林的疏朗之风有相近之处,而品茶如参禅,饮茶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净化心境,故一向有“茶中带禅、茶禅一味”之说。《五灯会元》卷九说有一僧人问如宝禅师:“如何是和尚家风?”禅师答曰:“饭后三碗茶。”
茶“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口感,以及“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的功效,对于人们领悟佛学四谛之一的苦极有帮助。
佛教主静,而中国茶道四谛中的“静”深受这一主张影响,主张静方能达到心斋坐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境界。
佛法强调“放下”,中国茶道认为只有真正做到放下压力、释怀,才可以品出茶之真滋味。
茶道和佛学的结合,让茶道从技艺提高到了精神的高度。茶道本质是从简单、平凡的生活中品悟出生活本质,参禅也是通过静思,从简凡中领悟人生的大道理。
3.茶道与道家思想
长生不老的思想是道家理念在中国茶道中的体现。道教渴望羽化成仙,茶文化正是在这一点上与道家思想发生联系。南朝梁著名的医药家、文学家陶弘景在《杂录》中指出:“苦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丹丘子为汉代‘仙人’,茶文化中最早的道家人物)黄君服之。”在此,饮茶与道家的“长生不老”观念自然而然地联系到一起了。
茶人在品茶时,不仅讲究好茶、好器和好水,还讲究好的品茶环境、氛围和虚静的心境,表现在茶道中就是人对自然回归的渴望,正好迎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茶的清雅、洁净、天然,就如同人性中的虚、静、雅。《茶经》把茶事升华为一种艺术,将茶人的精神和自然统一起来,从炙茶、碾末、取火、选水,到煮茶、斟茶等,每一个环节都反映了茶人利用自然服务于自己的内涵,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茶是上天赐给道家的琼浆玉露,他们饮茶不同于某些热衷于名利的世俗之人,而是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遁世的一大乐事。道家有贵生的思想,饮茶、品茗注重养生,对茶保健养生、怡情养生的作用非常重视。
正是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了茶道的精神之中,中国的茶人才有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才能领略到人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