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涵盖中国茶历史、各种茶叶知识、掌握传统冲泡技巧。从绿茶、红茶到乌龙茶,全面介绍中国茶的多样性及其文化,一起品味千年传承的茶香。
杭白菊

产地

浙江省桐乡。

品质特征

干茶 干茶花瓣颜色发黄,花蕊深黄。

汤色 汤色澄清,浅黄鲜亮。

香气 香气清冽。

滋味 滋味甘醇微苦。

叶底 花瓣完整嫩黄,色泽均匀。

杭白菊

杭白菊

佳茗概述

杭白菊又称甘菊、小汤黄、小白菊,以其色、香、味、形“四绝”成为菊花茶的佳品,也是菊花茶中最好的品种。与安徽的滁菊、亳菊,河南的邓菊,都是国内驰名的茶用菊。杭白菊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杭白贡菊”一向与“龙井名茶”并提。古时曾作贡品。杭白菊的原产地在桐乡,那里种植历史源远流长,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昔日桐乡茶商为利用杭州的知名度,将桐产小白菊冠以“杭州”之名,沿用至今。

茶之品

清香四溢,滋味鲜醇微苦。

茶之鉴

特级杭白菊:花形完整,花朵大小均匀;无霜打花、霉花、生花(蒸制时间不到,造成不熟晒后边黑的花)、汤花(蒸制时锅中水过多,造成水烫花,晒后成褐色的花)。入水泡开后花瓣玉白,花蕊深黄,色泽均匀;汤色澄清,浅黄鲜亮清香,甘醇微苦。特级杭白菊只有在杭白菊专营店内或者厂家处才能买到。

一级杭白菊:花形基本完整,花朵大小略欠均匀;霜打花、生花、汤花在5%以内;入水泡开后花瓣白,花蕊呈黄色;汤色澄清,浅黄清香,甘微苦。

二级杭白菊:花朵大小略欠均匀;霜打花、生花、汤花在7%以内;入水泡开后,花瓣灰白,花蕊浅黄;汤色澄清、浅黄,较清香,甘微苦,花形不完整,花瓣发白,包装内经常出现花瓣粘连结块的情况,口感差。

杭白菊

贮茶有方

杭白菊可以保存在干燥的容器中,密封好后放在干燥、阴凉、通风处即可。一般不用放在冰箱内保存,以免温度太低,使菊花的香味减淡。

茶闻轶事

杭白菊“杭”字的由来

相传早在20世纪20年代,桐乡的白菊花就以其色、香、味、形“四绝”,成为饮用之佳品,被当时的一位安徽茶商汪裕泰转手销往新加坡等南洋国家。而桐乡本地的菊花经销商是朱金伦办的一家烟菊收购行。

菊花是一种极易霉变和虫蛀的物品,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包装储存是个难题。朱金伦把菊花用牛皮纸手工封包,每一公斤一包,并按茶商汪裕泰的吩咐,贴上商标和使用说明。南洋商人梁老板非常喜欢徽帮茶商汪裕泰发的桐乡菊花,一包包仔细验收,发现每个封包上都贴着一张绿色的招贴纸——“蝴蝶牌杭白菊”,下面是一段介绍产品的文字,产家落款是“杭州西湖金伦茶菊庄”。梁老板撮了几朵菊花放进茶杯,沏上开水。只见朵朵菊花在水中竞相开放,花瓣层层叠叠,花香清馨扑鼻。梁老板不禁拍手叫绝,而又起贪心:既然已经知道了这等好货产自西子湖畔,何不甩掉汪裕泰这个中间商,岂不获利更丰?于是,他带了几个伙计,漂洋过海,来到杭州,四处打听金伦茶菊庄。可寻遍了西子湖畔,竟然丝毫不见杭白菊踪影。无奈之下,只得悻悻而归。原来,汪裕泰熟谙商界竞争之道,知道南洋梁老板是个贪心的人,于是就虚晃一枪,把白菊花的产地说成是“杭州西子湖畔”。

在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环境下,汪裕泰的“张冠李戴”之计,还确实起了很好的自我保护作用。然而,桐乡特产白菊花,却从此冠以“杭”字而扬名海内外。

乌龙茶,亦称青茶,属半发酵茶,以本茶的创造人而得名,是我国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近年来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

乌龙茶的品质特征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外形因产地和做工不同而各具特色,但内质汤色橙黄清亮,香高馥郁,带有花香,滋味醇厚而鲜爽,叶底黄亮柔软,有绿叶红镶边的特征,不仅具有绿茶的清香,同时也有红茶的醇爽。

由于乌龙茶优异的品质,以及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的突出表现,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和欧美国家风靡一时,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 美茶”。

上一篇:黄山贡菊
下一篇:暂无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