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
福建省福鼎、政和两市。
品质特征
干茶 条芽头肥壮,茶芽茸毛,色白似银,熠熠有光泽。
汤色 汤色较浅,呈杏黄色或淡黄色,晶莹透彻。
香气 香气清芬。
滋味 清鲜爽口,滋味醇厚。
叶底 新茶的叶底黄绿匀齐,陈茶叶底 稍显红褐色。
佳茗概述
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叫白毫,因其成品茶形状似针,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誉。白毫银针的采摘十分细致,规定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风伤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号称十不采。只采肥壮的单芽头,如果采回一芽一叶、二叶的新梢,则只摘取芽心,俗称为抽针。白毫银针的制法特殊,工艺简单,不炒不揉,只分萎凋和烘焙两道工序,使茶芽自然缓慢地变化。
茶之品
白毫银针的形、色、质、趣是名茶中绝无仅有的,为茶中珍品,品饮时微吹啜,清闲爽口,滋味醇厚,香气清芬。
茶之鉴
白毫银针的外形品质是以毫心肥壮、银白闪亮为上,以芽瘦小而短、色灰为次。冲泡后,白毫银针徐徐下落,但仍然挺立于水中,上下交错,蔚为壮观,世人比喻为“正直之心”。总体来讲,白毫银针滋味偏淡,但耐泡程度优于一般绿茶,而新银针与陈年银针相比却差距较大。
新白毫银针的干茶显绿,汤色较淡,有毫香,滋味醇爽,会微有苦涩,叶底黄绿;陈年白毫银针的干茶色深,干闻微甜,滋味醇厚滑顺,基本无苦涩,香气蜜香,叶底红褐。
茶闻轶事
白毫银针的传说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病者、死者不计其数。在云遮雾挡的洞宫山上有一口龙井,龙井旁长着几株仙草,其草汁能治百病。当时有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是有去无回。
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大哥名志刚,二哥叫志诚,三妹叫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寻找仙草。大哥志刚走了三十六天,终于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白发银须的老爷爷告诉他,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可上山时不管有多么艰难也只能往前看而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忽然听到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
二哥志诚发现大哥临走前交代的鸳鸯剑已生锈,知道大哥已经不在人世了。于是志诚拿出铁簇箭对妹妹说:“我去采仙草了,如果发现箭生锈,你就接着去找仙草。”志诚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洞宫山下也遇见了那位白发老爷爷,老爷爷同样告诉他上山时千万不能回头。当他走到乱石岗时,忽听身后志刚大喊“志诚弟,快来救我!”他猛一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
志玉在家中发现箭生锈,知道找仙草的重任落到自己身上了。当她来到洞宫山同样遇见了白发老爷爷,而且告诉了她同样的话,还送给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背着弓箭继续往前起,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急中生智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拿出弓箭射死了黑龙,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立即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下山。过乱石岗时,她按老爷爷的吩咐,将仙草芽叶的汁水滴在每一块石头上,石头立即变成了人,志刚和志诚也复活了。兄妹三人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便是白毫银针茶的来历。